李海珠
下了几天的大雪刚停,像往常一样,一位公益律师按照先前和居委会约好的时间来到小区法律服务站点所在的活动室。
天气寒冷。来听讲座的居民寥寥数人而已。
“有谁记得咱上次讲的案例中那位因房屋拆迁而得到巨款的老奶奶,她立的遗嘱里究竟少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而被诉到法院?”这位律师连羽绒服都没有脱就跟社区的这几位大爷大妈拉开了家常。
这是社区公益律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的一幕。
为什么放着业务不做、钱不赚,却热心公益?
虽然律师业近年来一直迅猛发展,律师业务也已逐渐深入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这个职业对大多数一辈子都不打一次官司的老百姓来说,依然在很多时候都是雾里看花,既陌生又神秘;律师以受雇佣的身份为委托人提供有偿服务,这种私人权益代言人的角色更易给人造成天下律师皆为利来、是诉讼掮客的错觉;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少数律师在世俗中摒弃了法律人的初衷和理想,而沦落为市侩气十足的法律贩子,良知、道德全被“孔方兄”拿走。
律师的商业气息该淡化了。
就非诉讼来说,律师除了做社区公益普法讲座和调节咨询,还可以积极承接法律援助案件、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配合各级政府参与信访接待等。
作为律师,有力量为每一位公民的幸福安康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也不失为一种自豪、一种引以为荣的无形资本。
倘若说,律师的工作性质迄今尚未得到充分的诠释和理解,那么,律师与公益活动亲密接触,不失为重塑律师这一职业群体形象的有效举措。律师,不是拿钱捞人、干扰司法公正、颠倒黑白之辈;律师,不仅仅是法庭上唇枪舌剑、伶牙俐齿的“司法之士”;律师,还是幕后默默为民请命的“公益之士”。
对于青年律师来讲,参加公益活动还有特殊意义。通过参加公益活动,青年律师不仅能很快切身感知社会的微面、历练扶弱济贫的侠义、拓展视野、培养法律人特有的“世界大同”之志,还能将法律规则巧妙地运用到社会各个角落,积累办案经验,掌握与当事人良好交流的执业技巧、增强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而这些,将是他们今后执业的宝贵经验,会令他们受益终生。
参与公益活动,做点滴小事。这样成百上千不起眼的小事,正在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普通而又平凡的律师可能就在你身边。他们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在平和安详的社区里;他们在传播法律知识、转变大众法治观念、防患于未然;他们在技巧性地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和经验息讼止争、化解社会矛盾。
律师业发展是法治建设的风向标。公益,使这个风向标清晰引领时代进步、社会安康。
公益是律师的分内之事,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们要共同努力,毕竟,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律师。